“世间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此山与神结缘,自然就有神仙菩萨。斗篷山上曾经先后供奉过多位菩萨,建过多座庙宇,有枫梓冥王庙、杨四将军庙、黄龙庙等。
现存较完整的且继续享受香火不断的是黄龙庙。
说起黄龙庙,还有一段传奇经历,它的全称是黄龙洲水浒大相王爷庙。王爷原名黄龙洲,字继成,系宋代(960—1279)忠臣,惩邪除暴,万民敬仰,58岁那年,被奸臣害死。死后,良臣愤愤,民怨腾腾,复蒙皇帝诏旨,追封黄龙为水浒大相王爷,在江西立庙为神。明末清初,江南发大水,水势泛滥,真是天公震怒,菩萨也在劫难之中,洪水将黄龙庙冲倒,黄龙菩萨也随波漂流。过了几个月,菩萨漂流到鸭河堤畔(鸭河系岳阳县新墙镇附近),被杨树阻挡,再未流动。适逢斗篷山刘姓先人在鸭河放排(伐树后穿串成排沿水路运输或沿河贩卖称放排),发现后将菩萨捞起。捞起后并未送回江西原址,居住在鸭河畔的有心人在当地建了一座庙宇而敬奉之。据说若有祈求,甚是灵验。过了四十来年,到了清康熙(1662—1722)年间,刘氏后山即前面提到的斗篷山有人“偷葬”。
何谓:“偷葬”,古人信奉风水,风水指宅地坟地的地势、方向等,据以附会人事吉凶祸福。晋人郭璞的《葬经》说:“葬者,垂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先人死了要埋在风水宝地上,风水好则发,风水不好衰或绝。有不良不肖者,因自家山地无好风水,则将先人遗骨取出,以血滴之,偷偷地埋在外姓人家的风水宝地上,如此一来,外姓衰败则本姓兴旺发达。此种行为谓之偷葬,也是葬礼中之大忌。
自从被人偷葬后,斗篷山脚下的刘氏屋场犬不吠、鸡不鸣、烟不生、火不燃,瘟疫流行,灾凶迭至,整个屋场暮气沉沉,毫无生机,众人无计可施。这时有人提议去鸭河庙借请水浒大相王爷来勘测偷葬地址,挖骨破灾。于是请来王爷用轿子抬着,来到斗篷后山,于是停轿卜卦,按卦象推断偷葬之地恰在此处。遂挖地三尺,得一棕包,包中骨灰已成血丝,当即焚毁。过了不久整个屋场豁然清泰,恢复生机。人人感恩,个个敬奉于大相王爷。遂立牌位,敬奉香灯。彼时求神祈愿除病消灾者络绎不绝,其大相王爷也是有求必应,灵验十分。
一九一八年南北相争,北军炮火直轰斗篷山王爷庙,未中一弹;一九二七年彭德怀平江起义后率部队路过,亲自上庙焚香,全军过境,一路无虞;一九三八年日寇盘踞我地,大部分村落付之一炬,而斗篷山仅有轻微损失,至于其他威灵显应,不胜枚举。
抗战期间,刘氏先人刘程万为防损毁王爷牌位,肩负神牌避难他乡,寇败后又负王爷返归故里。文革期间,神牌也藏匿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