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17-08-23
【教育信息化】信息化为岳阳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
来源:岳阳市教育体育局   2016-08-27 12:42
浏览量:1 | | | |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等政策性文件的相继出台,“信息化”成为新一轮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我市围绕地市区域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以“华容模式”为引领,创新了地市区域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机制,加大对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统筹各县市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模式、运营方式,建立覆盖全市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网络,基本建成上下联动、业务整合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100%实现乡镇及乡镇以上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教学空间人人通”,如期圆满完成了岳阳市“三通工程”建设任务,并深度探索建设、管理、培训、教学、服务等方面的新方法新举措,取得显著成效。

2015年11月19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岳阳市教育体育局组织参加了本次会议,并认真学习了刘延东副总理在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巩固成果,开拓创新,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

根据湖南省教育厅关于《湖南省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建设及应用标准(试行)》(湘教发〔2013〕39号)文件中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标准,岳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印发岳阳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的通知》(岳政办函〔2014〕9号),构建高效的信息化建设组织机构,对岳阳市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进行决策、协调和推动。还出台了《关于成立岳阳市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岳政办函〔2013〕121号)文件。同时,市教育体育局成立了 “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岳阳市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工作小组”,由岳阳市教育科学技术研究院组成项目工作组具体实施。

各县区依照市政府文件精神,纷纷制定符合本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三年规划,并成立当地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把教育信息化列入重点项目,各级教育部门建立主要负责人牵头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机制,切实履行教育信息化工作责任,进一步整合资源,建立强有力的教育信息技术工作和服务机构。各级发改、财政、经信、科技、编制、人社等部门按照工作分工,在教育信息化项目规划、经费保障和人员编制等方面均给予大力支持,统筹教育信息化协调发展。

市教育体育局还编制出台了《岳阳市区域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等文件。从组织协调、技术标准、建设周期、经费筹措和保障机制等方面,为岳阳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好顶层设计,凝聚力量。

建设过程中,岳阳市教育体育局构建了专家引领、科学规划、任务明确、职责清晰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制度,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规划论证、招标采购、质量监督、验收审计等制度,并确定了教育信息化建设模式为政企合作建设模式(又称“PPP”模式)。

政企合作建设模式是由政府与企业形成合作伙伴的关系,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许可范围内,以“特许经营”吸引企业资本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运营维护以及后续经营服务,由政府引导,由企业出资,极大程度的减轻政府财政投入的负担。用教育市场特许运营权置换企业免费的技术支持、运行维护、设备维修、更新换代、平台升级、资源更迭等服务,同时要求合作企业实现技术服务本地化,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企业、教育部门与其他政府部门以及市—县—学校的工作关系,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发挥地方、社会和学校的作用,准确把握了政府职能与市场作用、公益行为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加快了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度,建立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是教育信息化实施的根本,是教育信息化高速公路上的道路,主要包括网络、教室教学系统、数字广播、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五项内容,我市跨越式的完成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建成了千兆骨干到校,百兆到桌面的传讯传输网络。实现了乡镇及乡镇以上学校的“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教学空间人人通”,如期圆满完成了岳阳市“三通工程”建设任务。教学点国家项目学校152所全部完成网络覆盖,97.6%教师开通个人学习空间。

岳阳市教育体育局数据中心、网络中心、教育城域网、班班通等基础系统已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网络与数据中心在逐年增加设施设备,已初具成为本地私有云中心。

我市建立了一个集资源、教学教研、教育管理、数据共享、统一认证于一体的多功能、多业务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云平台——“岳阳市教育教学云平台”。“岳阳市教育教学云平台”是整合了“湘教云”、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和课内网等多方面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服务平台,结合“湘教云”的推广应用,逐步以 “湘教云”电子身份证号为唯一登录账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空间优化和功能拓展。实现了平台的“市级平台部署,县市区分级管理、学校综合应用”模式。具有教育基础数据管理、资源管理、网上备课、教研管理、教学质量评测、家校互联、协同办公等多个应用系统。

目前以教育教学云平台为主线,其它应用系统为辅,实现学籍系统、招考系统、教育教学云平台、平安校园、视频集控、网络监控等多个系统整合开发应用,为岳阳的基础教育等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服务,为相应的用户群体提供电子教学的平台及内容,并为各教育实体提供相应的教学、学习、管理和科研平台。进一步提升教学和信息化应用水平,做到教学管理服务化,教学过程信息化,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资源共享化,管理决策科学化,家校互动畅通化。

依托此平台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完成岳阳市教育信息系统横向层面和省、市、县、校纵向层面的整合对接。汇聚省、市、县、校各级优质教学资源,形成岳阳市统一的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实现以空间为载体,为全市所有学校提供优质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

“岳阳市教育教学云平台”的网页浏览量已达到17281177次,资源数据总量达到254322个,各级单位目前也在积极运用“云平台”中的教学评测功能、教研、备课、协同办公等功能进行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应用与管理。大力推广平台应用,微课资源、质量评价、数字化校园、网络备课、办公自动化等全面实施,实现了学校教学与管理的全面融合。不断创新应用,促进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作为一个信息分享和咨询共享的平台,“岳阳市教育教学云平台”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不受时间的约束,为当地的师生带来了资讯的传递和信息的互通,为教育的均衡发展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我们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更多的了解外面的世界,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今天我们可以在乡村里的一所教学点学到名师的网络课程,明天我们可以借助教学视频分享到最优秀的音乐老师为山区的孩子带来的音乐课,这就是借助信息化手段和桥梁为我们所打开的局面。

同时,我市“三个课堂”的建设有明显增长,全市有32所学校参加了全省名校网络课堂建设,有22所学校实现了“一校带多校”的“专递课堂”建设,共计带动近百所学校参加。各县市区共建录直播教室28间。通过空间平台,实现了城区学校与边远学校的课堂教学资源共享。并继续进行乡镇中心学校与村小或教学点开展同步课堂实验和探索。全市共建有6个省级名师网络工作室,13个市级名师网络工作室,50个县级名师工作室,有8所普通高中参加湖南省“名校网络课程”推广应用,开展“三个课堂”优质网络资源建设。

我市部分县区出台农村中小学网络联校建设与应用试点工作方案,在信息化环境设施边建设边达标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学区信息骨干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在区域内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探索信息化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学区内课程改革以及数字资源在教学中的创新性应用,提升学区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并在部分学区开展数字资源应用教学竞赛活动,以点带面进行推广。

我们还积极开展资源建设工作,近两年分别开展了针对学科的资源研发工作,完成了高中政治、地理两个学科共310节微课资源研发以及初中物理和小学美术等数字化资源的研发,共研发初中物理系列微课213套,小学美术作品22套,资源作品获得省电教馆高度评价。

2015年“学科德育精品课程” 活动中,我市组织教师积极上传课程315节,有116件获省级精品课程奖,申报数和获奖数均排名全省第一。2015年开展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晒课15000余节,优课500余节,进一步丰富了本地数字化教学视频资源库。并以此活动为抓手推进课堂教学视频资源建设与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以此同时,根据创新、智能、整合的设计原则,利用信息通讯、物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等技术,我市正在开发建设集监控指挥、资源开发、教学体验、成果展示于一体的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中心,应用中心设9个主要功能区域,将多个应用整合到9个功能区域中,实现“一区多用,一室多用”集约化管理。

我市还积极申报湖南省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开展试点工作,已经承担的省级信息化试点项目有15个,目前通过省厅成功验收的项目有5个,正在进行中的项目有10个,项目实施进展顺利,为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带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以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十百千万工程”作为抓手,我市有21个单位和个人入选 “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十百千万工程”。同时还启动了市级“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十百千万工程”示范学校建设项目, 制定了《岳阳市教育体育局关于申报市级“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十百千万工程”项目的通知》(岳市教通〔2015〕57号),计划用未来五年时间创建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学校100所,中小学网络联校100所,优质教师网络学习空间1000个,重点支持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管理新手段、服务新机制等方面的探索与创新。首批确认岳阳县、湘阴县为示范县,岳阳市十中等31所学校为示范学校,许市中学等19所学校为网络联校,推进全市教育信息化应用以项目带动创新。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实践与探索,结合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现状,我们认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党政领导重视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我市党委、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搭建了市、县两级政府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领导机构和教育部门建设队伍,从组织层面上予以协调保障;在经费投入上予以大力支持,确定投资渠道,支持政企模式,并通过现场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推广应用到各县市区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去,形成了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新机制新格局,从而加快实现了市、县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既确保了教育的公益性,又缩小了教育的“数字鸿沟”,促进了优质资源共享和教育均衡发展,信息化为岳阳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