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县市专栏
档案里的汨罗㉖|1998年10月,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启动
编稿时间: 2025-03-25 15:38 来源: 汨罗市档案馆 
 

  汨罗境内有大小堤垸35个。每到汛期,这些堤垸洪水泛滥,严重影响垸区数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给湖区老百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据史料记载,洪涝灾害最严重的是1954年、1983年和1998年,其次是1969年、1996年。

  1998年长江全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湘资沅澧四水在洞庭湖几度相遇,造成洞庭湖水位居高不下。汨罗各垸区洪水持续时间长达91天,时间之长、水位之高、险情之多、损失之大,为历史所罕见。

  在取得98抗洪胜利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就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作出重大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的若干意见》中发〔1998〕15号),提出了“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加固堤防,疏浚河湖,以工代赈,移民建镇”的32字政策措施。

  1998年10月7日,湖南省委、省政府召开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工作会议专题部署,出台了全省平垸行洪、移民建镇方案,实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平垸行洪、退田还湖。10月12日,汨罗市委、市政府召开会议,对全市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并成立灾后重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移民建镇的日常工作。

  根据汨罗实际,全市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工作分四期实施,工期5年。主要涉及楚塘、白塘、红花、新市、城郊、城关等乡镇42个行政村的16个堤垸,移民户6403户、24684人。

  第一期1998年10月中旬启动,工期1年。纳入工程的有楚塘乡的幸福垸、寺冲洋垸、狮子口垸、金沙垸、战备垸、李湾坝。第二期从2000 年初起,工期2年。这期工程主要分布在白塘、新市、红花、楚塘4个乡镇的7个堤垸。第三期属续建工程,主要是白塘乡的双河坝和松柏垸。第四期工程自2001年4月至2003 年底,包括友谊河综合治理和汨罗江大道建设。汨罗江大道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防。

  为了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四个结合”的基本思路:将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工作与治理生态环境相结合,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相结合,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与此同时,对移民新村建设,要求做到“四要四通四有”。“四要”即地势要高、环境要优、规划要好、功能要全。“四通”即通路、通电、通水、通邮。“四有”即群众有愿望、村镇有规模、地方有发展、经济有活力。

  移民建镇质量是关键。为了严把质量关,市灾后重建办出台了“移民建镇房屋建筑质量标准”等一系列制度,对新建住宅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测量。工程质量责任单位市建设局重点把好六道关:一是责任关。对移民户提出的建房申请,必须先签订质量保证书。二是设计关。房屋房型均由建筑设计部门提供可供选择的设计图纸,移民户认可后,必须按图纸施工。三是人员关。移民户确定建房后,建设部门对其砌匠、掌墨师进行必要的资格审查,并明确其质量责任。四是建材关。移民户建房的主要建筑材料,如预制板、水泥、钢材等,实行政府采购制,由乡指挥部直接发放到户。五是施工关。从建设局和各乡镇抽调业务熟悉、责任心强的质监人员,进行经常性的现场监管,对存在的质量隐患,做到及时检查、及时整改。六是验收关。移民户房屋竣工后,必须经过专业人员验收合格后,才能搬迁新居。


2024年12月30日,屈子移民新村。(兰水飞摄)

  楚塘乡是全国实施平垸行洪、移民建镇的第一批试点。该乡按国家3级公路标准新建了一条长6.8公里的集镇公路,将10个移民新村连为一体,形成一个颇具规模的新集镇,1000多户移民户搬迁至此。曾经的荒山野岭,摇身—变成为宜居宜业的新家园,为洞庭湖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创造了样板,为农村小城镇建设提供了示范。

  白塘乡当时既没有一条成形的街道,也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加之垸区面积大,自然灾害频繁,群众不堪重负。该乡被列为第二、三期工程重点后,乡党委、政府抓住千载难逢的契机,建设移民新村14个,完成了双河坝至移风防汛公路砂改油工程和全长 1750米的集镇主街道硬化、绿化。新建集镇面积2.6平方公里,可容纳包括300多户移民在内的800余户农民在此安居乐业。

  经过5年奋斗,我市16个堤垸蓄洪量超过1亿立方米;建设移民新村46个,集中安置移民3098户、11283人,其余3305户、13401人就近零星安置。生活在“水窝子”的群众从此彻底解除了水患之苦。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